去医院缴费,收费员竟然拿着你的手机在”砍一刀”?这不是段子,这是真实发生在江西吉安一家县医院的奇葩事。老人家排队缴费,收费员却忙着让人家下载拼多多助力,还骗老人说是”防诈骗”软件。这种操作,真的是刷新了我的三观。
缴费窗口的”副业”现场
6月16日,江西吉安某县医院的收费窗口,出现了让人啼笑皆非的一幕。一位老大爷正在窗口缴费,结果收费员拿着老人的手机,对着一个二维码一顿操作。从视频里能清楚地看到,那个软件正是拼多多。
更让人气愤的是,当老大爷疑惑地问”这是防诈骗的吗?“时,收费员竟然没有回应,相当于默认了。这不就是明摆着欺骗老人吗?利用老人家对”防诈骗”的信任,让人家稀里糊涂地下载软件帮忙砍价,这良心过得去吗?
工作时间还是私人时间?
事情曝光后,有人替收费员辩护,说当时不是工作时间,后面也没人排队,收费员和老人认识,所以才帮忙下载软件。但视频作者明确否认了这个说法,表示当时外面确实有很多人在排队,严重影响了大家办理业务。
说实话,就算是私人时间,就算两人认识,这种行为也不合适。你穿着工作服,坐在工作岗位上,代表的就是医院形象。更何况,还要骗老人说是”防诈骗”软件,这性质就更恶劣了。
医院回应:停职一个月
面对网友的质疑,涉事医院在6月17日正式回应:情况基本属实,对涉事工作人员停职处理,扣发一个月绩效工资。
说实话,这个处罚力度真的够吗?停职一个月,扣一个月绩效,对于这种损害医院形象、欺骗患者的行为来说,是不是有点轻了?这样的处罚能起到警示作用吗?
网友现身说法:类似奇葩事不少
医院证实后,评论区炸开了锅。很多网友纷纷表示,自己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。有人分享说,身边玩拼多多成功砍价的人不多,但确实有一个大专老师成功砍了几百块,方法就是让学生帮忙砍价。
虽然利用人脉关系砍价无可厚非,但在工作岗位上,尤其是面向公众的服务窗口,做这种事真的很不合适。你的工作职责是为患者提供服务,不是拉人头搞砍价。
背后的深层问题
这件事看似只是个人行为,但暴露出的问题却不容小觑。医院作为公共服务机构,工作人员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机构形象。在工作时间、工作岗位上从事与工作无关的活动,本身就是违规行为。
更严重的是,这种行为还涉及欺骗患者。老人家本来就对新技术不熟悉,收费员利用职务之便,借着”防诈骗”的名义让老人下载软件,这不就是在”诈骗”吗?万一老人事后不知道怎么卸载,误操作买了不需要的东西,损失谁来承担?
职业操守哪去了?
作为医院工作人员,最基本的职业操守就是诚信服务、专业负责。患者来医院看病,已经够焦虑、够无助了,他们需要的是专业、高效的服务,而不是被人”套路”。
这位收费员的行为,不仅违反了工作纪律,更是对患者信任的背叛。医患关系本来就比较紧张,这种行为只会让患者对医院更加不信任。
监管需要更严格
说到底,这件事反映出医院内部管理的漏洞。如果监管到位,如果制度完善,这种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。医院不仅要对涉事员工进行处罚,更要反思自己的管理制度,加强员工培训,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。
同时,相关监管部门也应该介入调查,对医院的管理制度进行检查,必要时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。只有这样,才能真正起到警示作用。
网络砍价的背后逻辑
拼多多的砍价模式,说白了就是利用人们的社交关系进行营销。本来这是一种商业模式,无可厚非。但当这种模式被滥用,当有人利用职务之便强迫他人参与时,性质就变了。
我们不能因为一个”砍一刀”就放弃原则,更不能因为贪图小便宜就损害职业操守。钱可以慢慢赚,但信誉一旦失去,就很难找回来了。
回到初心:服务患者
医院的初心是什么?是救死扶伤,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。每一个医院工作人员,都应该牢记这个初心,把患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。
那些想着在工作时间搞”副业”的人,真的应该好好反思一下:你的职业使命是什么?你的价值观念是什么?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?
这件事给我们的启示
江西这家医院的奇葩事,给我们所有人都上了一课。无论在什么岗位,都要坚守职业操守,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。贪图小便宜可能会失去大原则,为了蝇头小利损害职业形象,真的不值得。
希望这样的事情不要再发生,希望所有的医院工作人员都能牢记自己的职责,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。毕竟,信任是最珍贵的财富,一旦失去,再多的”砍一刀”也买不回来。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地方,不是营销推广的场所,这个道理,真的不应该需要别人来提醒。
郑州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