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大理州洱源县牛街乡的一户民居中,92岁高龄的张文山老人身着军绿色的老军装,闪闪发光的军功章映衬着他矍铄的面容。这位曾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,通过数十年如一日对峥嵘岁月的回忆和讲述,将爱国精神镌刻在子孙的血脉中,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。
张文山于1933年出生在河南的一个农民家庭里,当时的中国正深陷战乱与动荡,民不聊生,他从小便坚定了参军报国的志向。1948年,15岁的张文山光荣入伍。1950年10月,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,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。1952年2月,张文山随部队奔赴朝鲜战场,专职进行物资运输,在战场上经历了九死一生。
“走着唯一崎岖山路,边走飞机边飞来轰炸,一来10多架、20多架,一群走了那一群又来,一眼都能看到轰炸的飞机,有些是炮弹丢下来,它不响,碰着一下就响了,伤着好多同志。”
展开剩余66%同年年底,张文山随所在连队从朝鲜战场撤回。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,他退伍回乡,随后响应国家支援地方建设的号召,来到洱源县乔后盐矿工作。工作期间,他与盐矿同事张昆巽相识相知,共结连理。“当时他从战场上下来,属于老革命,我们两个人年龄相差12岁,但我崇拜他,值得跟他结为夫妻,也可照顾他后半生。”张昆巽脸带笑容说着。
现在,92岁高龄的张文山儿女双全,四代同堂,生活无忧。“现在国家政策也好,样样好,对张文山照顾得很好,很关心,国家没有忘记他。”张昆巽感慨道。
张文山的儿孙继承了他的革命精神,响应国家号召相继参军入伍,一家三代身着戎装,用青春与担当续写忠诚,成为名副其实的军人世家。
开屏新闻记者 王利绚 通讯员 宋鉴池 周云深 周丝莹 摄影报道
一审 高伟
责任编辑 罗秋旭
责任校对 李鸿睿
主编 严云
终审 编委 曹婕
发布于:云南省郑州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