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大家继续关注简史档案馆,同时也非常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下宝贵的意见和想法,您的每一条建议都是我不断进步的重要动力。
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长河中,有两位人物曾是非常亲密的挚友,他们就是肖劲光和任弼时。虽然因为任弼时早逝,这段深厚的友情未能持续太长时间,但他们的友谊岁月依然熠熠生辉,令人难忘。
谈及任弼时与肖劲光的友情,故事要追溯到1919年。那时,任弼时家境贫寒,无法负担私立学校的高昂学费,只能转入公立学校就读。在这里,他遇到了同样出身贫苦的肖劲光,两人一见如故,志趣相投,迅速结为深厚的朋友,常常一起探讨进步思想和爱国运动。
展开剩余78%1920年夏天,学校放暑假,由于家远,任弼时选择留在学校,肖劲光也同样如此。两人都是家境清贫的学子,时常思索未来的出路。某日上午,他们在街上漫步时偶然发现一家画像馆,回到宿舍后便模仿画像馆的样品开始画画,画完后,两人都觉得自己的作品丝毫不逊色于样本,甚至萌生了靠画画谋生的念头。不过,这个念头很快被现实打消了。
一天上午,肖劲光正在宿舍苦读,任弼时却兴奋地冲进来,笑着说:“我们有办法了,去俄国吧!”原来他遇到了同乡任岳,了解到长沙正在筹备俄罗斯研究会,计划选派学生去俄国勤工俭学,任弼时一听,立刻决定和好友肖劲光一起报名。
经过一番商讨,他们坚定地决定踏上这条追求真理的道路。8月,两人顺利通过选拔,开始了赴俄勤工俭学的旅程。首先,他们抵达上海,在那里共同学习进步思想,参与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编辑和出版工作,并成为中国最早一批加入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团员。
1921年,任弼时和肖劲光启程前往俄国。那时中俄尚无正式外交关系,为了安全,他们一路乔装打扮,避免暴露身份,经历了种种艰难险阻。从上海到海参崴,气候骤变,任弼时病倒,但依旧须得隐瞒身份躲避追捕。
抵达海参崴时,苏俄远东地区仍受日本帝国主义军队和白匪势力控制。为了确保安全,肖劲光细心照顾病重的任弼时,二人冒充理发师身份,携带剪刀等道具,艰难躲过重重盘查。然而在一次检查中,任弼时因体温过高被扣留,肖劲光焦急万分。两天后,任弼时奇迹般地回到了肖劲光身边,他巧妙地利用体温计的漏洞,将水银部分漏在体外,骗过了日本军官的体温检测,最终成功脱险。
抵达莫斯科后,面对最初的困难,最大的挑战是吃饭问题。虽然东方大学给予学生优待,但食物依然不足。很多同学忍受不了饥饿,选择了放弃返回祖国,唯有任弼时和肖劲光饿着肚子坚持下来。
1922年,两人光荣成为中共旅莫支部的正式党员。生活虽然艰辛,却也有欢乐时光。一次,陈独秀来到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“四大”,特别慰问旅莫学生,赠送了白米和咸猪肉。相比平日每天仅有的两个巴掌大的黑面包和几个土豆,这顿饭让大家欢欣鼓舞。任弼时和肖劲光召集朋友们将食材简单烹饪,虽不擅长厨艺,却吃得津津有味,体现了苦中作乐的精神。
后来,回国后两人各自投身救国大业。任弼时专注于政治工作,协助毛泽东起草了多项重要纲领性文件,成为著名的“五大书记”之一,其他四位为毛泽东、朱德、刘少奇和周恩来。遗憾的是,他身体状况欠佳,虽然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,却未能看到更多未来辉煌。1950年10月27日,任弼时英年早逝,享年仅46岁。
肖劲光则走上了军事指挥的道路,凭借文武双全的才干,率部参加了多场著名战役,尤其是与白崇禧的衡宝战役,被认为是他一生中最满意的胜仗。1955年,新中国首次授衔,肖劲光被授予开国大将军衔,实至名归。
时光流逝,几十年后,1983年,任弼时的女儿任远志来到肖劲光家中探望,肖劲光感慨地说:“我和你爸爸是‘三最’。”所谓“三最”,指的是他们友情的最早、最老、最知心。简简单单的话语,却道尽了他们多年深厚的友谊,这段感人的友情永远铭刻在肖劲光的心中。
最后,友情提示:根据平台规则,只有您与我有更多互动(点赞、评论、转发),才会被认定为铁粉。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,请点个关注,成为铁粉,第一时间收到最新推送。
发布于:天津市郑州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